安德鲁北京代表处

  • 威廉•斯泰伦
  • William Styron
作者介绍

威廉•斯泰伦(William Styron),生于1925年6月11日,逝世于2006年11月1日,美国作家、散文家,普利策奖获得者。1983年,担任第36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堪称“西方小说史上的里程碑作品”《苏菲的选择》(Sophie’s Choice)的作者。

斯泰伦家境不佳,13岁时母亲去世,他被送进寄宿学校学习。他后来患上了抑郁症,而且常年酗酒,乃至酒精中毒。1990年,斯泰伦在一次访谈中回顾年轻时代时说:“我后来心理上的很多问题来自母亲死后的长期苦闷。”


二战末期他在美国海军当了一名军官,后来被派去驻扎日本。“我当了一名年轻的海军排长时,就难以置信地产生了那种命运感——人在那岁数上都觉得自己能永生。但我和我的朋友们不会。我觉得我会死。他回忆道。”

回到美国以后,他开始当图书编辑,然后写出自己的小说处女作《躺在黑暗中》(Lie Down in Darkness),1951年在他26岁时出版。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后一步步走向自杀的故事。该书获得了美国艺术学院大奖。在参加了朝鲜战争之后,斯泰伦分别在耶鲁、纽黑文、康涅狄格等多所大学任教,这期间他又写了两部小说,一部长篇小说《放火烧了这屋子》(Set This House on Fire)流露出厌世的情绪,另一部《南特•透纳的自白》(The Confessions of Nat Turner)则给了那些不断发表经验之谈的评论家一记响亮的耳光,此书获得了1967年普利策奖,围绕电影剧本的改编权应该属于谁,这本畅销小说曾在20年间让舆论界吵闹不已。他在罗马认识了自己的妻子,两人婚后有了四个孩子。

70年代起,斯泰伦开始编辑《美国学者》(American Scholar)杂志,并且获得豪威尔斯奖章,入选了美国艺术科学学院,名气越来越大。一天早晨,他忽然回忆起早年遇见过的一个叫做苏菲的女子,她向作家讲述了自己悲惨的生活经历。斯泰伦着手写成了那部产生了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苏菲的选择》,由兰登书屋推出后,不久即成为1979年夏天《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金榜畅销书,隔年又摘得了国家图书奖,后来编导阿仑•帕库拉(Alan J. Pakula)将它拍摄为同名影片,扮演女主角的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还荣获了1983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二十世纪80年代,斯泰伦戒了酒,但调整情绪的药物把他推向了自杀边缘。1985-1986年他住院治疗,但1990年又出版了《看得见的黑暗:疯癫回忆录》(Dark Visible: A Memoir of Madness),一本自传体的畅销书。此后,他再也没有小说发表。

 

斯泰伦的老友、美国老左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闻听噩耗时说:“真不幸。他很有吸引力,很风趣。他强壮、骄傲,语言功力超强。我不想看到他这样离去。”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对媒体说:“我那一代人里,没有哪个美国作家的作品像他那样到处散发着优雅的挽歌意味。在那些年里这绝不是美德。”著名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E•L•Doctorrow)则说:“他待我一直是谦逊平和,像个晚辈作家一样。他在我心目中是写作的化身,一个标准的南方作家。”

斯泰伦因肺疾在长期卧病之后,于2006年11月1日在马萨诸塞州的玛莎葡萄园逝世,享年81岁。据报道称,斯泰伦终未能逃脱自己内心的魔鬼,以几近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品以及相关奖项:
1951   凭借《躺在黑暗中》获得位于罗马的美国学院颁发的“罗马奖”(Rome Prize)和美国艺术文学院奖(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1952  《漫长的旅程》(The Long March)
1960  《放火烧了这屋子》
1967   凭借《南特•特纳的自白》获得普利策文学奖(The Pulitzer Prizes)
1979   凭借《苏菲的选择》获得1980年“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此书还和其他名著位列美国兰登书屋“20世纪100部经典英语小说”名单;本书曾有多个版本的中译本在大陆先后出版
1990  《看得见的黑暗:疯癫回忆录》
1993  《涨潮的清晨》(A Tidewater Morning)

主要作品
相关资料
视频资料
权利人
InkWell Management
中文简体代理
安德鲁北京:Jackie
T:+8-10-82504106
E:Jhuang@nurnberg.com.cn
中文繁体代理
安德鲁台北:Whitney
T:+886-20-25798251
E:WHsu@nurnberg.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