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北京代表处

  • 《感通与回荡》
  • Gan Tong Yu Hui Dang
  • 图书类型:人文历史\学术      浏览次数:443
  • 作者:Huan Guan Wen
  • 社:联经出版社

    代理公司:ANA

    出版日期:2018.08.17

        数:408页(平装\单色印刷)

    审读资料:样书\部份样章

  • 联系人:Rights
内容简介

感通有三层结构,依照场所论来理解,
主体性中的自我关系、人我关系、天人关系是按照三方向而配置。
这三种方向彼此无法任意取代,却仍然有相互呼应的关联。


黄冠闵《感通与回荡:唐君毅哲学论探》核心论题是唐君毅的感通概念,此一概念选择考虑到「感通」是一个传统词汇,唐君毅有意识地取用此一概念连结上传统思想资源,但又赋与它一些新的理解,带入新的不同脉络。

感通概念蕴含着动态历程中的时间性与历史性,一方面符合中国哲学「易」(包含《易经》、《易传》)重视时与位的思想传统,另一方面也能够结合历史与文化的思想特色,不受限在自然的层面上。

本书《感通与回荡》尝试的方式是从批判论与观念论的传统略微挪移,结合着二十世纪发展出的现象学来审视感通论;本书也努力于探测这一哲学论述的理论效果,从 「回荡」的角度来评估。回荡,既是拉开了距离,此即观点挪移所产生的距离,也是时间的差异,重新安置在当代的思想氛围中来响应。回荡,也有一个来自音响上的效果,不是追求同声相应,但是在异音变调中寻求一种呼应的可能,也试着重新调音,探索创造新调性的样貌。

相关资料

目录

自序
各章出处
导论
第一章 飘零乎?安居乎?──土地意象与责任意识
前言
一、飘零中的绝望与希望
二、灵根自植与承当意志的动态意象
三、土地意象中的劳作意志与安居意志
四、流放、栖留的场所论意涵
结论
 
第二章 主体之位:唐君毅与列维纳斯的伦理学思考
前言
一、问题:人文主义的危机
二、主体性:主宰与超越
三、主体与他人
四、列维纳斯的对照:对他人的责任
五、天德的教化
结论
 
第三章 境界感通论:一个场所论的线索
前言
一、成教与判教:性情之教
二、感通的动态形上学
三、精神空间与场所意识
结论
第四章 仁道诠释:感通论与德性工夫
前言
一、感通概念的定调与价值世界
二、仁学诠释与工夫论意涵
三、宗教向度:天人感通
结论
 
第五章 哲学与宗教之间:唐君毅与西谷启治对现代性的省思
前言
一、现代性中的人文主义危机与虚无主义
二、宗教与哲学的抉择:差异、张力、转换
结论:差异的共同体──东亚的新挑战
 
第六章 生命、伦理与政治的交会
前言
一、现代性的挑战
二、生命与理性
三、生命政治与伦理政治
结论
 
第七章 永久和平论的视野与局限
前言
一、悠久世界的要求
二、康德的《论永久和平》
三、唐君毅和平论的宗教转向
结论
 
第八章 世界公民的伦理共存
前言
一、文化多元性意义下的传统保存
二、共同体中的生命与死亡
三、立千年之人极
结论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版权状态
获奖信息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