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北京代表处

  • 《费雷德里希‧海耶克》
  • Fei Lei De Li Xi‧Hai Ye Ke
  • 图书类型:非文學類\社科\科普      浏览次数:849
  • 作者:Zhang Chu Yong
  • 社: 联经出版社

    代理公司:ANA

    出版日期:2018.12.07

        数:232页(平装\单色印刷)

    审读资料:样书\部份样章

  • 联系人:Rights
内容简介

他是海耶克,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学界巨人
凯因斯可畏的敌手,可敬的伙伴
超越时代的经济学家、哲学家


海耶克强调市场的环境复杂多变,而参与者的个人境况、所知所想既各自不同又互相影响──是动态的,无人能完全掌握其中的知识,也因此无人能够预知利伯维尔场的互动结果,由外力介入引导经济走向的做法也是无效的。这正是他与凯因斯意见相反,引发那场世纪经济学论战的主轴,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海耶克不只在经济学领域独秀,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范畴中也留下了令人惊叹的瑰宝。本书以浅显易懂的笔法,介绍海耶克的主要思想概要,11个章节涵盖了他最常为人提及的价格信号、市场协调的基础原理,谈及对科学理性、个人主义、自由、法治与社会秩序,对西方民主经验的质疑,也将时间轴拉到东方近代历史,谈殷海光与海耶克学理的关系,自西方的思想当中引出一条属于东方的融会之路。

与凯因斯论战时,海耶克看似不合当时代的趋势。但正如我们无法预测市场的走向,海耶克的学理主张也不若当时人们的预期,在历经几十年的沉寂后又逐渐被世人重视,而他的地位则随着时代的演进愈发重要。

相关资料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学界巨人的养成
思想大师
贵族的后裔
烽火中学习
跟随米塞斯
藏不住的早慧天才
超越时代的学说
个人生活与情感
学术生涯笔耕不辍

第二章 从劳动分工到知识分工
知识分工是经济学中心课题
《国富论》─什么是劳动分工?
知识分工
特定情境和时空下的知识
具体情境脉络下的知识─共同认定的处理
具体情境脉络下的知识─跟随默会引导
 
第三章 社会制度和实践行为互动还是中央规画?
市场供需,靠什么协调?
中央规画与价格信号
利伯维尔场复杂多元,预先制定集体目的行不通
经济问题,不可当工程问题看
社会制度是人为设计结果?
崇拜理性的虚妄
 
第四章 科学主义、心灵与理性
社会事实的主观性和目的性
自然和人为认定关系
社会解释:理念关系的建构和重组
社会理论在方法学上的基础
海耶克的理论观点
 
第五章 真伪个人主义
刺激转化为观感
模型和图型
个人主义的真与伪
社会互动与个人自由
 
第六章 自由秩序的重建
普遍原则与自由秩序
建构式唯理主义与无限权力
古典自由主义对传统的看法
自发的社会秩序
公权力不该箝制自发秩序
 
第七章 法治与自由
法律的真正作用
先有实践法才有成文法
法治与自由
法治人治的分别
成文法的补充作用
立法、司法属性大不同
 
第八章 传统、规则、自发秩序
政府为法治精神而存在
俗成经验与言诠知识两轨并行
园丁式的继往开来
社会演化是在求进步
海耶克质疑西方民主经验
议会制度新构思
催生「宪法法庭」与国际宪章
 
第九章 演化与去政治化
人类社会价值出于文明演化
拿人口论文明高低,问题何在?
文明价值的张力
海耶克坚守自发秩序
 
第十章 海耶克与中国自由主义
海耶克思想的引进
对台湾自由主义的影响
抛给中国知识分子的震撼弹
放下全盘改革的虚妄─秋风
海耶克与中国自由主义
 
第十一章 殷海光与海耶克
当殷海光遇上海耶克
殷海光对海耶克自由论的探析
海耶克为何反对经济平等?
殷海光真的懂海耶克吗?
海耶克的「有限理性」带来怎样的社会?
殷海光思考上的偏离
中国文化应有创造性走向
 
结语
 
延伸阅读
著作及引用书目
参考书目

版权状态
获奖信息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