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视他人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自己。
理性与激情的冲撞构建了这个性感而优雅的故事。
拷问文明和野蛮的界限,探寻知性与欲望的守衡
本书基于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真实人生故事写就。20世纪30年代,三位年轻的人类学家前往新几内亚考察,他们之间发生的一段三角恋情,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观念、学术生涯,乃至命运……
安德鲁•班克森出身学术世家,其父热切地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的衣钵研究生物学。他的两个哥哥却相继意外殒命。班克森追随父兄脚步前往剑桥学习生物学,却被人类学吸引。父亲死后,班克森回到曾实地考察过的新几内亚。学术研究上的无力感和亲人死亡造成的阴影令他心灰意冷,试图自杀。
内尔和芬这对人类学家夫妇的到来打破了班克森死水般的生活。班克森也缓和了内尔与芬之间因研究方法与学术声望的差异而日益紧张的关系。班克森被内尔吸引,理智令他选择压抑自己的感情。三人都对班克森与内尔之间日益滋长的情愫心知肚明,挣扎于欲望与自律之间的他们小心地守护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一次三人交谈时的相互激发催生了人类学研究领域的一大创见。
一天早上,芬突然驾着小船独自离开,带走了部落里最有名的少年首领。他要去抢劫临近部落的圣笛。他相信那笛子能帮他建立学术地位,但这一冒险之举彻底改变了三人的人生轨迹……
《欢愉》是2014年美国文坛备受瞩目的小说。
上过《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封面,入选“全美书评人协会奖”短名单。获科克斯书评奖、新英格兰图书奖。被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娱乐周刊》《VOGUE》《出版人周刊》《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报》《奥普拉杂志》等十几家媒体评为“年度好书”。
本书基于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真实人生故事写就。书中两位男主的原型正是米德的第二和第三任丈夫。米德在文化人类学领域是奠基和开创性的人物,她关于文化、性、青春期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她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三十年代知识女性追求自由和自主的精神。《时代》杂志的书评称她为“世界祖母”。《纽约时报》说:“她把社会人类学带入了光辉的科学时代。”美国总统卡特评价她说:“她将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与思考问题的方式教给了成千上万的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