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么,申请进入美国名校,光有金钱和分数是不够的。
很多时候,就像坐等命运掷骰子。掷骰子的那只手却可能毫不在意。
且看普林斯顿招生办助理著书说法。
大学的录取过程堪比一场中年危机。在吉恩•汉芙•柯瑞里兹(Jean Hanff Korelitz)的小说《录取》中,这两者同时发生了。小说以普林斯顿大学招生主管,38岁的波西亚•内森所经历的一系列古怪的起伏和转折为主线。她的工作决定着无数高中毕业生的命运,可工作与她戏剧般的个人生活相比却居于次要地位,让读者不禁感到大学录取过程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还要荒谬和不公(2006--2007年汉芙•柯瑞里兹曾在普林斯顿招生办公室做兼职助理)。
小说中描述了从各所名牌高中挑选大一新生的繁复过程。即使有互联网辅助,仍然需要----走访高中,多方核实审查大量的申请,并通过录取委员会举手表决。作者还从一个有趣的角度描写了录取委员会在申请人数超乎寻常的多时,如何处理班级学生差异性的问题。《录取》并没有对大学录取过程作深入分析。实际上,它让这个过程更加神秘化。
你家世代有钱,父母都是普林斯顿的校友,你还可以继承一大笔遗产。很好,很出色。可是,这并不表示你就可以高枕无忧,坐等进入普林斯顿了。金钱很多时候都必不可少,但有时一点也不重要。
你是优等生,成绩总是数一数二。很好,很出色。可是,这并不表示你就可以高枕无忧,坐等进入普林斯顿了。分数就是一切,但有时也有例外。
对于那些梦想着考入美国名牌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们,这本书有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如果审查你成绩单的是一个正处中年危机的女人,你就完了。如果是在进入大学门槛后读这本书,那足以令你感到庆幸;可如果你是在等待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那你的焦虑就会被放大到极点。
也许只有一个时期适合阅读《录取》,那就是在收到大学拒绝信以后。小说讲的就是,你在哪儿上大学并不意味着一切。毕竟,波西亚•内森在达特茅斯上的大学(跟作者一样),生活却一团糟。高中毕业生应该这么想来安慰自己:我们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未被录取,而是因为招生主管精神失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