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使然,我们一直强烈渴望能够归属于某个小群体。明确的目的与理解,将这些小群体定义为——“部落”。在现代社会中,这种部落联系已大幅消失,但重拾这份联系或许将成为我们心理幸存的关键。
美国独立战争打响前数十年,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哀叹英语居住者时常会逃离前往印第安人部落,然而印第安人却从未做过相同的事情。数百年来,部落社会对西方人一直拥有强大的吸引力。其缘由深植于我们作为群居种类的进化历史。最新证明这种吸引力的例子是重发家园的老兵,他们发现自己难以自拔地想念连队生活那种亲密的羁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不断失去以往的亲密性,这或许解释了今天军队老兵们逐渐高发的创伤后紧张症。
作者结合历史、心理学与人类学,深入探索我们可以从部落社会中学到哪些,忠诚、归属,以及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永恒追求。《部落》(TRIBE)这部作品还解释了另一件——对许多既为平民又老兵的人来说——极具讽刺意义的事,战争比和平更让他们感觉舒适,逆境原来
是种祝福,灾难有时比婚礼或假期更令人心情愉悦。《部落》(TRIBE)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团结起来时,我们会感觉自己更加强大,以及在当今这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我们该如何获得团结与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