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北京代表处

  • 《母马》
  • MARE
  • 图书类型:文学小说      浏览次数:427
  • 作者:Emily Haworth-Booth
  • 出 版 社:FSG
    代理公司:Johnson & Alcock/ANA/Conor
    字    数:55,000词
    出版时间:2026年春
    代理地区:中国大陆、台湾
    审读资料:全稿
  • 联系人:Rights
内容简介
一位无名女性的故事。

39岁,她诊断出不孕不育——没什么难以接受的,她根本就不想生孩子,面对家人和朋友,坦言不孕症反而令她如释重负。但她确实想要一个孩子,一个她可以爱和照顾的弱小对象。她向丈夫解释说,爱与呵护是女人的天职,虽然她自己也不怎么确定。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爱犬是她呵护的对象,直到它离世,丈夫也无意再养一只。一日,她听说有人正在寻求帮助,一周两天,照料一匹母马。听起来很是如意,一周两天,朝夕相处,而又不会陷得太深。起初,这匹母马只是她重新认识世界的棱镜。她用隐喻的方式捕捉它,用文字与图画描绘它。同为女性,它与她是否不同?
 
一年的时间里,她接受治疗,并在照顾马的过程中找到慰藉。学习骑术、做家务,她与它之间先是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然后连接起了一条纽带。随着友谊升温,逐渐发展到痴迷,她必须思考,这匹母马既不是她的血脉亲人,也不属于她,甚至不是同一个物种,她对它的爱慕与痴迷到底意味着什么?

多写几句:

一个女人和一匹母马的爱情故事?寓言、诗歌、散文,艾米莉洋洋洒洒地创作着这部自传体小说。诚然,这个故事主题和体裁都颇为“古老”,但绝对不落窠臼,艾米莉也为我们带来了大量惊喜:全然的新鲜,启示性的哲思,幽默和坦率微妙而完美的融合。

《母马》灵感源自作者的一堂写作课。诗人雷切尔·朗(Rachel Long)要求艾米莉“写一首关于欲望的散文诗”,于是她想到了自己照料的这匹马,以第二人称为它写了一首情诗。一开始,艾米莉根据自己的经历构思文笔,而后这部诗越来越长,越来越虚构,从第二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最后到第一人称,由一个虚构的“我”来叙述,偏离散文诗的道路,越走越远,最后变为一部文学小说——借用作者自己的话,作为诗人而言,她“总是这么失败”。

17岁那年,艾米莉摘得青年诗人的桂冠,但此后再无长进。20岁那年,她接触到图像小说,发现了人生的新大陆:“这就是诗歌,我原来可以用图画来写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整个青年时代都用于图像小说创作,在图案、线条的起承转合中,虽然仍旧挫折不断(比如由于绘画速度太慢,大学不得不选择英语文学专业),她最终从剑桥大学艺术系取得硕士学位,并在英国皇家绘画学校(Royal Drawing School)谋得一份教职,并为荷兰荷兰文斯特学院(Venster Academy)线上教学。迄今,艾米莉教授图像小说创作已15年。然而她从未觉得自己有资格作为“艺术家”和“导师”指导他人,也许正是有鉴于此,她一直向小说和散文发散自身才智。

长久以来,艾米莉魂牵梦绕于“文字与绘画的艺术关联,一花一世界的住坏成空”——如此一来,她笔下诞生的这部《母马》极具画面感,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位非传统的女性形象,往往浅显易懂的文字游戏正令我们莞尔一笑,下一行又随着笔锋一转,陷入思考与物哀。《母马》挑战了“母亲”这一社会角色的概念,以及我们如何看待女性的身体(人类和非人类)。它还提出了一个问题:现代社会中,家庭的概念是否能真正超越物种的限制。
相关资料
·2024年Mslexia小说处女作奖:“一场想象力的盛大游行!”
·四家英国顶级文学出版社激烈竞价中
版权状态
版权已授:美国
获奖信息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