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字时代诗歌的形式与意义
互联网对诗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个好问题!在《虚无主义》一书中,杰森·施奈德曼(Jason Schneiderman)深入探讨了数字文化如何开始重塑美国的诗歌版图,审视了诗歌在创作、阅读和教学方式上的深刻改变。他深入研究了诗行的历史,以及此前的媒介形式(口头传播、手稿、印刷)如何塑造了我们对“何为一首诗”的认知。在思考数字时代诗歌的转变时,他发现从印刷文化向数字文化的过渡,与早期从手稿文化向印刷文化的转变有着相似之处。
本书文章风格多样,既有激昂的宣言,也有深入的历史探究;既有温和的课堂指导,也有对詹姆斯·梅利尔(James Merrill)和阿加·沙希德·阿里(Agha Shahid Ali)等诗人的思考,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自如穿梭。《虚无主义》极具个人色彩,又尽显博学底蕴,在我们的世界朝着数字文化一路前行的当下,为诗歌的阅读、创作和教学提供了引人入胜且颇具学术深度的解读。
《虚无主义:印刷文化终结时代的诗歌》
引言
第一章 虚无主义:一份宣言
第二章 英语诗歌中的诗行:历史与理论
第三章 十四行诗如何演变
第四章 我原以为自己讨厌就职演说诗(但结果并非如此)
第五章 水涨船高:二十五年教学中的十点感悟
第六章 关于停笔的札记:重读《桑多弗的变幻之光》
第七章 挚爱之人终将离去:阿加·沙希德·阿里与詹姆斯·梅利尔的诗意友情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