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问题何在?》从哲学视角出发,探讨了刻板印象的伦理问题,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易于理解。刻板印象体现在人类经验中的方方面面:日常谈话、心理学、算法系统和文化中。它与理性的两个核心方面相关:一般化和归纳法。但刻板印象在道德层面上成为了一个错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以及为什么呢?本书旨在解决这一深深困扰人很长时间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艾琳·比格利深入研究了刻板印象与另一现象——歧视之间的关系。她认为,刻板印象不仅是歧视待遇的诱因,刻板印象本身也可能是歧视性的。由“刻板印象也是歧视”这一见解,催生了一种新的哲学方法,通过分析边缘化群体的生活体验以及现有的错误歧视理论,逐步建立起对错误刻板印象的理论。
本书的核心章节对以下重要的伦理错误做出了评价:拒绝将他人视为独立个体、不尊重他人、伤害他人、产生偏见、威胁自由,以及不接受人人平等。你会发现,错误刻板印象并没有所谓的“本质”,即这些充满问题的案例并没有一个或一组共通属性,因刻板印象引发的错误类别也无法被归为两或三类这么简单。相反,错误刻板印象的规范类型很混乱,其特点是由错误属性构成的集合,包括书中提到的所有属性(而且或许还有更多)。读者将获得一种彻底多元化且开放式的关于错误刻板印象的理论,可用于识别自己生活中以及如今世界上的错误刻板印象。本书充满了引人深思的案例和社会变革模型,强调了道德现实的混乱性,以及了解过去以理解刻板印象伦理风险的重要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理论化的起点:什么是刻板印象?什么是刻板印象化?
第二章:刻板印象也是歧视
第三章:生活经验与刻板印象的错误
第四章:未将他人视为独立个体
第五章:偏见与刻板印象在统计学上的问题
第六章:不尊重与伤害
第七章:自由与不接受人人平等
第八章:激进的多元主义:错误刻板印象的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