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北京代表处

  • 《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秘密日记》
  • THE HIDDEN DIARY OF MARIE ANTOINETTE
  • 图书类型:历史小说      浏览次数:1288
  • 作者:Carolly Erickson
  • 出 版 社:St. Martin’s Press 
    代理公司:Sanford J. Greenburger /ANA
    页    数:368页
    出版时间:2005年
    代理地区:中国大陆、台湾
    审读资料:电子稿
  • 联系人:Rights
内容简介
玛丽•安托瓦内特,维也纳的奥地利公主,路易十六的王后,曾以她豪华生活,奢靡享乐和对民主冷酷强硬而著名。几百年后,依然有无数小说,传记,影视剧将她重新推到好奇的民众的眼前。

最近的一次2006年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获奖影片,女导演索菲亚•科波拉奉献给大众的大片《绝代艳后》(Marie Antoinette)。视觉图像最能呈现的是她的奢华靡丽。洛可可式层层叠叠的宫廷长裙,尖头细巧的舞鞋,梳妆台上的胭脂,如入无人之境的宠物狗,童话王国里才有的蛋糕点心,开场的那一段蒙太奇真是漂亮,奢华到了极致,也肆意到了极致。

那时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初为法国王后,年少不知愁,有整个国家可以供她挥霍。因为,没有人告诉她,这一切,日后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然而,路易十六寡人有疾,她长年无法受孕,就以购物来填补心理的空虚,还不断被传为同性恋。她佩戴的钻石项链价值连城,就连国库都难以支付,她喜好赌博,千金豪赌,有“赤字女王”的称号。她听说百姓吃不上面包后,轻巧地说“人民若无面包,可以让他们改吃蛋糕”。当年,法国民众是以推翻“傲慢的奥地利女人”为旗帜,向王权的象征呼啸而去。玛丽•安托瓦内特,已经成了穷奢极欲败家败国的象征符合。法国大革命时期,她比软弱的路易十六更顽强地抵抗民主的潮流。索菲亚•科波拉的电影极美,然而,电影终究无法如小说一般细致深刻地呈现人物深邃矛盾的内心世界。

正是当她失去了王后的尊荣,失去了影响千万人身家性命的权利,失去了民众的爱戴,贵族的支持,失去了她从出生以来就一直享有的奢华生活时,她内在那个坚强果断的自我才真正展露出来。

经过34年,她终于知道了命运为什么把她安排在王后的高位:并不是让她同那些智力平庸但姿色出众的妖媚女子争芳斗艳,而是希望她的行为举止无愧于王后的身分,希望她不愧于是伟大的奥地利女王泰莉莎的女儿,希望她让同时代人和后代人都能看到、都能承认自己的勇气。她以往的自豪只不过是一种孩子气的傲慢,是娇生惯养的姑娘身上常有的傲气;现在她的自豪感迫使她在一个沧海横流、风云变幻的伟大时代里表现出献身精神,表现出自己的气魄和胆量。她不再为个人的目的、个人的权力或个人的幸福苦心经营。

“就我们个人来说,不管事态如何发展,我们自己的幸福都已是落英委地。我懂得为了给其他君主提供经验教训,有一位国王遭殃也算是一种义务,如今我们正在竭尽绵薄之力履行这种义务。我希望日后有一天他们都能认识到这一事实。”

路易命丧断头台,最疼爱她的哥哥奥地利国王约瑟夫在病痛折磨下离世之后,她所有获救的希望都被阻断。然而,当听说哥哥在病痛折磨下依然保持王者的镇静后,她说出了一生中最自信的话:“我敢断言,我死时也完全会同他一样泰然自若。”1793年,大革命高潮时期,她坐着木板凳押赴刑场,因叛国罪被送上断头台处死。在民众的嘲笑,辱骂中,在漫天飞舞的西红柿,臭鸡蛋中,她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带着皇后的尊严泰然赴死。

比起索菲亚•科波拉的电影来,埃里克森更巧妙地捕捉到了玛丽•安托瓦内特本身散发着的迷离的吸引力,将那段无法探寻的神秘而久远的过去精巧的重现。避开真实世界中人们太过犀利苛刻的眼光,重现你我眼前的不是一个过去式的人物,而是一个女人不平凡的灵魂。一本神秘的日记,记录着一个女人二十四载的喜怒忧伤:从天之骄子的小公主到少年王后;从衣香鬓影娇奢寂寥的第一贵夫人到了悟民情,心怀愧疚,历经辛酸的一国之母。一个女人的成长与蜕变,心酸与欢乐的人生百味跃然纸上。

结局早已注定,仍然是那条通向地狱的不归路。不同的是,故事里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别样人生却能给走向死神的这个女人赋予一道道神圣凄艳的光芒,那种夺目的美让人释然,叫人深省。除了这位令人耳目一新的王后,小说中的诸多角色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但是作者对于细节的精准拿捏,巧妙地情节铺垫,令读者难辨清虚实。
相关资料
死于民主断头台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一直被奉为欧洲历史上最传奇,最复杂的悲剧女性。在埃里克森的笔下,她是一个可敬的女人。虽然她年少轻狂,丑闻缠身,虽然她翻然醒悟,为时已晚,历史并没有给她改正的机会,她仍然无愧于伯克的“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女性”之称。
版权状态
获奖信息

《纽约时报》,《今日美国》畅销书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