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北京代表处

  • 《绝望的方式》
  • THIS IS HOW
  • 图书类型:文学小说      浏览次数:863
  • 作者:M.J. Hyland
  • 出 版 社:Canongate Books              
    代理公司:ANA
    页    数:320页
    出版时间:2009年
    代理地区:中国大陆、台湾
    审读资料:电子稿
  • 联系人:Rights
内容简介
帕特里克在一个完全与幸福无缘的环境中长大,他无法适应家庭生活,也没能在学校中像其他人一样按部就班。倒是在汽车机械中他找到了平静和满足:引擎比人更容易了解,组合起来也比人更顺畅。他的未婚妻萨拉指责他完全不懂人的感情。

帕特里克跟未婚妻解除了婚约。他独自离开家乡,来到海边的小镇。在那里他找了一份工作和一间房子。他要逃离萨拉,他的家庭还有他的过去和他自己。“如果我不愿意再想那些事,我就不必想。”

“找点乐子,放松一下。”和他租住同一栋公寓的房客威尔金告诉他。威尔金就像他的相对面:轻松,吸引人,又亲切热情。“我想有他这样的朋友,”帕特里克意识到:“但我不想被拿来和他比较。”生活看起来正在好转。单调的汽车引擎,枯燥的环境却让他觉得如在天堂。不必去思考所有那些沉重的,累赘的,麻烦的事情,没有人情世故,没有交际,他单纯的如同一粒原子,跟所有人都不发生交集。

可是,小镇的人们却接纳了他。房东太太和女服务生会送点小东西给她,别的女人也信任他,这真是令人费解。局外人一样生活了多年的帕特里克,开始试图了解他的女房东,他还打算再找个女朋友。或许,他的努力工作,可以开始全新的生活。

然而,帕特里克扭曲的世界观、令读者感到压抑的、无所不在的恐慌感紧紧地压迫着他。从小说第一页开始,简洁的第一人称叙述就充满了张力。想象中的暴力,在他漫步海边时和早餐时也会不断闪动。不详的气氛像为他的痛楚修建了一座铅质的堤防。对自由的挣扎,在酒馆、在咖啡馆、在单人房间的死角里进行着。

暴力发生的时候,帕特里克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死亡突如其来,他人的血染红了他的手。他的心却依然无动于衷。

在《绝望的方式》中, 谋杀行动无论在实际上还是心理上都有不是一个等待解答的谜局。故事的叙述也不是直接同受害者联系起来,帕特里克的行为是无意识的。事实上,作者海兰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持第一人称的叙述,完全从帕特里克的视角来看世界。同时,小说提供了一种对不断变化的连续片段的思考:一个人正在进行不可挽回的行为,最后因此进入刑法系统的过程。海兰的注意点是稳定的,同时各种细节呈现也连续不断。

小说的后半段变得感人至深,不是因为帕特里克有可以得到宽恕的地方。而是因为小说深深触及了一个绝望的人怎样陷在自己的软弱中无法自拔的困局当中。为了生存,他要明白监狱看守的规则,而更重要的是他还要明白犯人的规则。他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帕特里克开始尽可能生活在自己与众不同的幻觉中。他也许真杀了威尔金,但他不是一个谋杀犯。他拒绝相信他应该被关进监狱,一切只是一个可以改正的错误。他就象一个吊在悬崖边的人,尽管他的坠落无可避免,他还是紧紧抓住一切可以抓的东西。

虽然有时候,坠落,也许反而是一种解脱。

但这不是一本关于救赎或者关于希望的小说,故事只是描写了一个人在极端混乱的心理状态下的不断挣扎。如果最后帕特里克得到了心灵上的净化,也许反而倒像是一场闹剧。但作者只让他有一瞬间的清醒,只有在那一瞬间,他似乎看清了自己的本质:人生,就是走向自我黑暗面压抑而又恐怖的行程。作为一个人,又只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即使如此,仍然不必在情感的本质上作任何的妥协。

相关资料
犹如法国大作家加缪《局外人》的孪生子,
他,不懂人的情感,他,要彻底抛弃自己的过去,恋人,工作,家庭
他的幸福,难道只存在于单调的汽车发动引擎之中?
就在他的幸福触手可及之际,谋杀的指控将他拖入深渊。

“我想要放肆,我想要哭泣,但我什么也做不了。
有时候,坠落,也许反而是一种解脱。”

海兰细腻铺陈人物心理的功力,“让人彷如罹患幽闭恐惧症般紧张不安”。
版权状态
版权已授权:加拿大Harper Collins, 法国Actes Sud, 德国Piper, 意大利Bompiani , 荷兰Mouria, 瑞典Brombergs, 美国Black Cat/Grove和英国W.F. Howes
获奖信息
布克奖提名作家,2007年霍桑登奖得主M. J. 海兰最新小说,《卫报》,《金融时报》,《独立报》,《出版者周刊》等英美数十家主流媒体撰写长篇书评,隆重推荐。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