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道夫·希特勒,可能没有任何一位名人拥有如他这般大量的相关传记、研究。诚然,这一方面是因为公众对希特勒的历史经历、其人格本身拥有极大的好奇,但每一位准备执笔撰写希特勒相关图书的作者也会在下笔前反复问自己:为什么还要写希特勒? 本书的作者劳伦斯·瑞斯(Laurence Rees)也同样如此自问。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在过去二十多年间,作者通过对前纳粹党人和相关亲历人的走访,获得了诸多独家一手信息。而这些信息的整合所的出来的结果相当重要,不得不说。
其次,很多撰写希特勒相关图书的专家学者都习惯于“纸上谈兵”,他们从未亲自采访过希特勒身边的人、与希特勒有关系的人。与此相比,瑞斯采访了数量众多的人,他们或曾为希特勒工作,或在某种情景下与其有过交集。书中很多内容从未被人所知。
除此之外,这些直面德国独裁者的人使作者意识到,他此前所熟知的“历史”零碎且片面,而目前市面多见的希特勒的相关作品也存在这一本质上的缺陷。从跟原来说,这些作品缺乏对希特勒这一复杂人格的审读了解。
例如,希特勒最为欣赏的女演员之一克里斯蒂娜·泽德尔鲍姆(Kristina Söderbaum)曾在1990年对作者表述了她眼中的“元首”,拥有“无比迷人的魅力”;维尔浮莱德·冯·欧文(Wilfred von Oven)希特勒亲信格贝尔(Goebbel)的随从,向作者形容他所看到的“第三帝国”就仿佛是个“天堂”;卡尔·布姆·泰特尔巴赫(Karl Boehm Tettelbach),1944年希特勒司令部军官对作者说,他亲眼看见希特勒如何劝服一个暴怒的反战将军,并使对方确信战争中奖赢得胜利。
与大众所知相反,希特勒接受公开反驳,而如果你敢如此对待斯大林则定将会被打入大牢饱受折磨。经过对这些信息的搜集整理,作者发现其心目中的希特勒不再是原来那个疯狂的、暴怒的形象,就像电影《帝国的毁灭》(Downfall)中所描述的。
1932年对于希特勒来说相当重要,在这一年中,他的政治天赋也被彻底彰显。 一方面,希特勒稳固了一度风雨飘摇的纳粹党,另一方面,他也将触角深入到德国政治高层领导之众。然而,目前没有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曾涉及希特勒这一历史阶段的个人面貌。
希特勒为何能对身边众人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答案之一,或许也是最终要的答案,就是我们如何解读希特勒身上非凡的领袖魅力。在本书中,作者将深入分析希特勒的人格及生涯,解析他是如何成为此等“教皇般”的人物。
通过对希特勒曾有的文学和历史形象的匡正,作者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明白,希特勒并不是人们普遍所知的那个疯狂、无知、高傲的人,而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美丽的个体,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