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绝人寰的谋杀案,震惊整个爵士时代的“世纪审判”——以21世纪的视角回顾,历史是否应当改写?
1923年11月,19岁的内森·利奥波德(Nathan Leopold)和20岁的理查德·勒布(Richard Loeb)被指控谋杀,轰动芝加哥。这两名犹太裔青年口含金勺出生,天资过人,家境富裕,社会地位优越,前途一片大好,却为了寻求刺激,残忍地杀死了14岁的鲍比·弗兰克斯(Bobby Franks)。更为戏剧化的是,被告与辩护律师克拉伦斯·达罗(Clarence Darrow)之间的断袖之恋很快披露,而后者也做出了司法史上最著名的辩护总结之一,使两个男孩免于死刑。达罗宣称两人患有“二联性精神病(folie à deux)”,将勒布描绘成精神变态的策划者,利奥波德则是痴迷于他的信徒。过去近100年间,这一辩护口口相传并见于纸墨,很多人将其视为历史真相。
但这绝对不是真相。
利用21世纪的刑侦工具、法医学进步以及现代犯罪心理学成果,《长夜漫漫》(Nothing but the Night)有力地挑战历史,并将真相公之于众。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勒布是谋杀案的幕后策划者,但根据两位作者的最新研究,利奥波德才是最重要角色,后者对暴力和性充满执着,偏激几近癫狂,最终促成惨案发生。《长夜漫漫》将读者带入利奥波德和勒布眼中的混沌世界,揭示了一个比想象中更为可怕的故事——激情、痴迷、爱恋和背叛交织的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