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还在想一夜成名,洛阳纸贵吗?
你想窝在斗室里,动动笔或是打打键盘,就成为第二个J.K.罗琳,斯蒂芬·金,又或是超人气博主?
别闹了,写作从来是件高投入,低回报的活儿。
看看出生文学世家的珍妮是如何调侃自己一家人的。祖父母、父亲都是圣路易斯报界人士,表兄是普利策奖得主。她却以幽默自嘲的笔调书写“写作是如何将他们一家人带入炼狱”的。
她的自传里,父亲为了文学写作荒废一生,除了连累家人外一事无成,女儿以受害者写的回忆录却六位数高价授出北美版权。
这是一本有趣的家庭回忆录,让我们认识了被家族过去所困扰、对文学极度痴迷的一家人,认识了一个极其风趣、魅力超凡的新作家。
本书体例介于小说和随笔之间。从字面上看,珍妮·达斯特(Jeanne Darst)正在英勇地拿自己的家庭和成长历程曝光。
珍妮·达斯特是家里四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个,她的家族也曾显赫一时,不过往日的浮华早已随风而逝。在她小的时候,家里人还念念不忘先人的荣耀,并且满心希望她那一心要当作家的父亲能振兴家业。她的父亲沉迷于文学梦,老而愈坚。自从1974年《哈泼斯》(Harper's Magazine)发表了他一篇小说,他的梦想就变成了全家的恶梦。为方便全职写作,他不惜弃职举家迁往长岛,只因为那是大文学家阿瑟·密勒与玛丽莲·梦露度蜜月的地方。他为了文学,抛弃生活,坐视婚姻瓦解、妻子酗酒,孩子们放任自流。因此,珍妮从小就习惯于贫穷而自由散漫的艺术家生活,习惯了父亲那部一旦完成就能与菲茨杰拉德媲美、却永远写不完的大作,也习惯了永远要死不活、却永远也死不了的母亲。
珍妮渴望象父亲一样当作家,“我是家族第三代作家”,不想变成母亲一样酗酒,结果还是两者兼得,达斯特发现自己继承了妈妈的酒瘾和爸爸的作家梦,她自己也不知道这二者哪个更具毁灭性。文人的况味并不如想象中美好,她不免怀疑文学是不是达斯特家族的诅咒。父母终于离婚,免去了“长日无余事,对坐砸香蕉”的命运。而后,大出所有人的意外----要死要活的母亲这回居然真死了。她一入葬,父亲就失去了创造杰作的激情,转而集中精力论证菲茨杰拉德谋杀了他的交际花妻子泽尔达——这一招让周围的人更难忍受。这时,珍妮怀孕了,她跟男友一起离家出走,开始了新的历险。历险之一就是:在杂志上用漫画式的笔调描写其家人,颇受读者欢迎。于是就有了我们面前这本书……“姑娘们、寡妇们,与其嫁给文学家,不如到市场上卖鹅才好!”
如今的达斯特已经戒除了酒瘾,成为了一位多产的作家。她以温情爱意,令人感动的理解力和恶作剧式地一本正经的幽默为我们献上了这本有趣的回忆录。